相對其他常見傳染性疾病,埃博拉疫SD記憶卡苗的市場很小,不足以刺激大型藥企啟動疫苗的研發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陳ssd固態硬碟融雪/北京報道   
  正在西非肆虐的疫情已創埃博拉病毒歷買房子史之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目前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蘇丹恩扎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揚布庫同時出現的兩起疫情中首次被髮現的。首次爆發中,共有6燒烤02個感染案例,431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5個不同的屬種,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扎伊爾”,既往爆發疫情中最高可達9褐藻糖膠0%,正是本次爆發的亞型。
  隨著中國國際交往的擴展,特別是與非洲關係愈加緊密,埃博拉等高致死病毒的威脅也在迫近。
  關於埃博拉的種種疑問,《瞭望東方周刊》採訪了中國疾控中心新發傳染病應對準備辦公室主任向妮娟。她強調了聯防聯控在抵禦跨國疫情中的重要性,包括口岸的檢驗檢疫。
  風險存在,但疾病可控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看埃博拉疫情對中國的威脅?
  向妮娟:只要與西非存在人員往來和動物進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都有感染和發病的可能。從地理的距離來看,西非國家離我們很遠,但是從傳播風險來看,或許下一個時刻就有疑似埃博拉患者出現。
  世衛組織目前對疫情的風險評估之一是“非洲以外國家傳播風險低”。按照其判斷,我國與這三個國家距離遠,沒有直飛航班,屬於風險低的國家。
  但沒有人敢確認埃博拉會不會傳入某國。風險一直存在,以前的甲流和非典都證明瞭這一點,疫情跨越國界很容易。
  對於中國而言,鑒於我國與西非有持續的人員往來,病例輸入的風險是存在的。疫情輸入後也可能發生少數續發病例,但只要病毒本身的特性未導致疾病傳播方式出現大的變化,同時只要做好病例隔離、密切接觸者追蹤和管理、醫院感染控制和人群健康教育,基於我們目前的發現、診斷和控制能力,發生疫情大規模播散的可能性很小。
  埃博拉病毒自首次爆發以來,一直都有發生。本輪疫情規模創埃博拉歷史之最,我認為這與發生疫情國家的防疫措施和衛生條件息息相關。          
  到目前為止,西非國家的一些社區和人群對於來自國際的援助還是持懷疑態度。有的村民甚至用刀指嚇阻救援人員入村,或寧願找巫醫治病,結果令疫情加劇。
  國際上通行的對傳染病的防控管理,都強調對病例的隔離、密切的跟蹤和治療。但在幾內亞還有病人逃離醫院。
  其實中國2003年面臨非典衝擊時,也沒有特效藥物。但當時我們能做到對疫情的封鎖,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擴大化。
  不僅如此,西非國家經濟比較落後,可能連基本的水電衛生都沒有,甚至連醫護人員的基本防護措施都不夠,醫療資源也很有限。醫院內的傳播又加大了他們對醫療隊的不信任。
  《瞭望東方周刊》:目前對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有很多說法,你如何看這個問題?
  向妮娟:埃博拉病毒潛伏期最長21天,可以說從脫離病例暴露日起21天還沒發病,因此次暴露而導致發病的可能性就幾乎沒有了。
  但是這個病毒的首發病例是如何感染的,以及是否可以通過性和空氣傳播,還有待證實。
  病毒起源尚不得而知。基於現有證據,人們認為狐蝠科的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從動物傳播到人的。
  關於傳播途徑,比較確定的是密切接觸傳播。但有文獻報告稱,男性病人在發病第61天還能在精液中檢測到病毒。在康復後第七周,精液里亦有檢測出病毒。另有動物實驗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很難判斷感染病毒
  《瞭望東方周刊》:普通中國公民如何預防埃博拉病毒?
  向妮娟:儘量減少到西非國家旅行。如果非要去,要減少熱帶雨林的旅行和與熱帶動物的接觸,尤其是靈長類的猴子和大猩猩。食用當地動物產品前應確認食物已徹底煮熟。儘量不要參加當地人的葬禮,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埃博拉的初期癥狀可能沒有特異性,多為發熱、乏力、肌肉疼痛、噁心、嘔吐、腹瀉⋯⋯如果有這些癥狀,要及時就診。如果是在飛機上,也要報告。如果是旅行回來,在入境口岸,有不適癥狀也要及時向檢驗檢疫機構報告。
  旅行回來三周內,要多關註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有早期癥狀,在就醫時要主動告知旅行史,這樣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更快地診斷疾病。
  《瞭望東方周刊》:衛生防疫部門會採取何種措施?
  向妮娟:7月31日,國家衛計委已經下發了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8月4日上午,組織開展了全國各省、市、區的醫務人員培訓。我參加了這個培訓,主要是給各省講解了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和我國的疫情防控要點。北京地壇醫院的李興旺主任則負責對診療方案進行解讀。衛生計生委要求各省份對同樣內容進行逐級培訓。
  4日下午,國家衛計委又在中國疾控中心昌平新址組織召開了全國疫情分析視頻會議,不僅是全國疾控系統總動員,與會的還有國家質檢總局及其下屬的各省分局。我們分析的不僅是埃博拉,還有中東呼吸綜合徵。
  對傳染病,僅靠一個部門是不夠的。對於跨國界的疫情,口岸的檢驗檢疫非常重要。我們要在入境口岸採取嚴格措施,加強入境體溫監測,把有高熱、乏力癥狀的疑似患者轉移到醫療機構。
  為什麼沒有埃博拉疫苗
  《瞭望東方周刊》:對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究進展如何?
  向妮娟:目前我們確實沒有可用的疫苗。美國如果在9月開始人體實驗,到面世還需要一段時間。必須充分評估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長期效用。
  埃博拉病毒為何遲遲沒有疫苗,有幾個原因。
  一是技術上的難題。傳統的病毒疫苗大多用滅活病毒或者減毒毒株製成,然而,對於埃博拉病毒,這些傳統的疫苗製法都有顯著的缺點。
  滅活疫苗通常是用福爾馬林固定或加熱滅活得到的,生產這種疫苗的前提是要得到大量病毒。考慮到埃博拉病毒的極高風險,一旦病毒泄漏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至於減毒疫苗,也存在突變恢復毒力的風險,使其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
  另一個是埃博拉爆發的不確定性,不知道目標人群,政府難以確定免疫策略。
  此外,埃博拉病毒本身雖然很穩定,但各種亞型同源性很小,只有30%至40%。對於製藥研發者來說,這意味著需要不同的毒株研發不同的疫苗。埃博拉病毒雖然致命,但只是偶爾爆發,疾病傳播的範圍也基本僅限於非洲部分地區。自發現病毒以來,目前全球感染的患者共2000多人。相對其他常見傳染性疾病,埃博拉疫苗的市場很小,不足以刺激大型藥企啟動疫苗的研發。
  哪怕沒有有效的治療和疫苗,對於埃博拉出血熱,只要能做到病例的隔離治療、密接者的追蹤和管理,同時做好感染控制和個人防護,疫情就不會發生大規模擴散。需要強調的是,傳染病防控從來就不是某個部門或純技術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原標題:CDC官員:可通過嚴控抵禦埃博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35invj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